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1年中外合作办学大事记
中外合作办学顶层设计
2021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20年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对2020年下半年各地上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评审。依照专家评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批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合作举办统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51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21年8月23日,教育部发布公告称“教育部批准终止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非最新发布,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教育部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退出机制,2018年、2019年共依法批准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办学,并向公众发布了有关信息。在批准终止的机构和项目中,大部分为经中外合作高校自愿协商并主动提出终止办学申请,还有部分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教育部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中不达标而终止办学。
2021年8月25日,教育部发布新闻,继续支持以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缓解疫情影响下我学生出国学习困难。2021年秋季学期来临之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出入境和人员往来受限,不少学生面临求学困境。为切实回应社会关切,教育部继续支持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下简称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通过自主招生,缓解疫情影响下我学生无法出国学习的困难。相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发挥合作办学特色,以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方式,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此外,教育部继续支持相关高校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以校际交流、委托培养等学分互认形式,接收出国留学生短期就读,为其提供国内学习平台。
2021年11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21年上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教育部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上报的中外(含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评审。依照专家评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批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24个本科以上中外(含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办学项目。
2021年12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贵阳举行。年会披露了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底,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447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1295个,专科层次机构和项目900多个;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占办学机构、项目总数的90%左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合作对象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科专业日益完善,合作对象逐步扩展。新时代,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是我国政府的决心。作为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重要载体的中外合作办学,无疑将在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和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这一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大湾区合作办学
(一)顶层设计
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2021年9月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通过视频参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21年度开学典礼。她致辞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直支持各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办学,助力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林郑月娥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第一所合办的医学院,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将充分利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契机,把港式医疗经验带到内地,建成具备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2021年1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聚集高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要推动大湾区基础教育协作发展,到2025年,新增100对粤港澳姊妹学校(园),打造10项以上粤港澳台师生交流品牌活动。
《规划》同时重视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素质,要求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畅通高校人才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推进粤港澳高校教师互相访学进修,共建共享教学和科研团队,探索教师、科研人员双聘或互聘制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学术圈”。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青年教师交流展示平台。支持高校参与“一带 一路”教育行动计划。
《规划》还强调,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快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和建设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地方性立法,健全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政府依法治教和学校依法治校提供法治保障。
(二)大湾区科学论坛
2021年12月11日,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开幕。该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在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指导下,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科学盛会。
本届论坛为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逾百位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共同探讨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等重要话题,推动粤港澳三地和全球科技合作。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大湾区有“一国”加“两制”的双重优势,港澳开放外联优势叠加广东的产业优势,将产生新的化学作用。香港作为祖国内地和国外的“超级联系人”,和大湾区其他城市一起,需要做、可以做、值得做的工作很多,空间也很大。在促进两地科技界交流合作的同时,香港还可以发挥面向大湾区科技事业的投资融资,吸引国际人才和归国人才的作 用。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通过视频表示,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唇齿相依,在不同领域包括科创方面一直合作无间。广东省近年大力促进各项科研要素的便捷流通,以科研资金为例,内地过去两年已批出超过4.4亿元给香港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研发项目或建立实验室,当中接近一半来自广东省。香港会继续与广东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为国家的科创发展作出贡献。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通过视频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正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的策源地。在新形势下,澳门将进一步积极参与“两廊两点”的建设,逐步突破影响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促进澳门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强化产业技术创新。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领带动下,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从2017年起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本次大湾区科学论坛是一次集科学交流研讨、科学成果展示、增进科学共识、创新机制于一体的全球科学家盛会,对于促进各国科学交流互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习总书记还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习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促进共性科学技术破解,深化重点科学项目协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
(三)大学落户
(1)港澳高校在粤办学
1.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
2021年4月14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举办《关于推进罗湖区落地香港高端办学项目合作备忘录》云端签约仪式。与以往香港的大学普遍在珠三角建立分校不同,港中大商学院落户罗湖是一个全新模式,学生将穿梭港深两地校区上课,毕业后还可选择在两地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深港两地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2.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2021年4月22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式在广东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项目总投资额26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地面积约523.9亩,分两期建设,将建成科研与产业交融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2020年,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内,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项目总投资额26亿元,占地面积约523.9亩,分两期建设,在校园周边还预留200亩用地支持学校未来发展。
据介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成后将依托香港城市大学优质的教育基础,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资源,配置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任教研队伍,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学科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3.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
2021年5月12日,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选址敲定,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出通告,因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对位于那洲片区的1028419.08 平方米(合1542.62亩)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及周边片区用地(含北师港浸大UIC新校区二期用地项目第二期)发布清理土地通 告。
早在2020年11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约了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澳门科技大学将设立珠海校区,拟落户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开设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硕士及博士)的学位课程。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将沿用澳门科技大学成熟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实行独立管理,弥补澳门校区办学和科研空间的不足,着重在提升学习环境、产学研对接方面做好配套,解决产、学、研中澳门地区产业单一、空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为教研人员的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配套和支持。
4.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21年5月18日,香港科技大学举行记者会,介绍其在广州正在修建的新校区各项工程进展情况。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在记者会上透露,港科大(广州)预计于2022年9月开学,它将与港科大发挥互补作用,培养高端创新人才。据介绍,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总投资超过300亿,计划招收4000名研究生,包括3000名博士生和1000名硕士生。教师400人,截至2021年5月,已招聘约160名教职工,2022年9月开学前,规划到岗教师150人。正式设立6年后,视情况开展本科生教育,最终达到1万名在校生规模。
学生培养方面,港科大(广州)从2019年开始就探索实施了学术先导计划招生。港科大(广州)学术先导计划课程包括功能、信息、系统、社会四个学术枢纽,共设置16个专业,其中包括先进材料、人工智能、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等专业。广州和香港两校将采取双向开放模式,所有学生都能修读两校的课程。
倪明选表示,两校将发挥互补作用,为国家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他强调,创新是港科大的传统之一,相信港科大在广州能有更大的空间培养创新人才,并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继续留在粤港澳大湾区。
5.香港大学(深圳)
2021年9月6日,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举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共同见证下,深圳市副市长郑红波与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香港大学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市校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暂定名)。根据合作办学备忘录,市校双方将共同努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深圳创新优势,以及香港大学国际化和学术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把香港大学(深圳)建设成为秉承香港大学优良学术传统、扎根深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香港大学(深圳)主要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先期在理学、医学、法学、工程、建筑、智慧城市、生命科学、数据与智能、先进材料、金融科技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或研究机构,促进深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深度融合。校园将选址南山区石壁龙片区。
6.澳门城市大学(珠海)
2021年11月16日下午,澳门城市大学校董会主席陈明金、校长刘骏一行5人到访珠海市教育局,与市教育局局长文华进行了商谈,就下一步澳城大与珠海市深化合作有关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陈明金主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要求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特别是在当前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澳门城市大学应进一步发挥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深化与珠海市的合作,为大湾区建设发展贡献城大力量。刘骏校长就澳城大的办学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并表示澳城大将在大数据、大健康、金融科技、未来城市设计等方面持续发力,结合珠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在企业合作、校际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深化与珠海的合作。
(2)大湾区大学筹建与合作
2021年4月22日,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奠基仪式在广东东莞举行,该校区预计在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始招生办学。大湾区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一所公立大学,校园总占地约2350亩,设滨海湾和松山湖两个校区。
其中,滨海湾校区占地约2100亩,松山湖校区占地约250亩,投入至少100亿元资金推进校园建设。此次奠基的松山湖校区位于松山湖科学城,预计在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 用。
大湾区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以理工科为主,被视为“大湾区的MIT”,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点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学、金融等六个方向。学校建成后将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学历教育,预计到2030年在校生达1万人左右。
2021年10月28日上午,大湾区大学(筹)与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线上签约仪式,共建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田刚院士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分别代表两校进行签约。
东莞市大学筹建办方面介绍,作为大湾区大学首个与世界知名高校的合作项目,共建研究院标志着大湾区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筹建工作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根据协议,大湾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究院,是大湾区大学下属的二级机构,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接受两校共同管理。未来大湾区大学将在学生培养、人才储备、科研发展等方面与香港中文大学展开深入交流合作。依托研究院双方将深入贯彻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面向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绿色科技产学研基地,大力培养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发的卓越人才。双方将持续探索有利于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研究院管理体制,构建以创新科研及协作研发为主,同时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一体的新型创新科研合作平台。
海南自贸港合作办学资讯
(一)顶层设计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在琼签署《共同加快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就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工作进行会商,加快推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
根据协议,部省联合制定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实施办法,推动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支持国内现有优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拓展示范办学。支持海南建设国际化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承接中国学生留学的教育消费回流。支持海南省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按有关规定与境外教育考试机构合作举办非学历教育考试。
协议提到,借鉴援疆、援藏机制,教育部安排部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海南各市县基础教育和各高校。支持海南以“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为基础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探索建立新型资历框架体系,推动海南建设学分综合转换、学习成果互认互通的终身学习体系。根据协议,部省联合共建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部省共同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园区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主要措施包括,推进增值电信、教育等重点领域开放,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支持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
2021年6月17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高等教育论坛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国内外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分享一流高校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共商海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计。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指出,在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大背景下,海南大学如何抢抓机遇、提升合作办学质量,从新老大学的定位来看,海南大学是一所新大学。新大学具有在白纸绘图的优势,发展空间大、特色优势强。对海南大学来说,处于海南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政策红利叠加、国际化办学环境良好,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借助国际条件、紧靠国家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伙伴或教学模式。同时,提高自身站位,站在国家层面探寻教育存在的瓶颈问题,并致力于提供一个可行性样本,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成长。
(二)大学落户
2020年12月1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四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海口举行,南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河南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集团等5所高校及教育机构签署了协议。
1.南开大学
拟在贸易、物流、旅游等学校优势学科领域,联合国外名校在海南开展中外合作办 学。
2.南方科技大学
将在数据科学、力学与航天航空、海洋环境、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专业领域,引进境外相关学科的一流大学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本、硕、博层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3.河南大学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设立“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发挥河南大学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育种专业优势,参与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开展硕博士人才培养,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
4.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将着眼于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战略需求,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创新模式,在教师培训、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来琼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
5.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集团
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拟在三亚市独立举办一所国际化顶尖专业水平的大学,举办开展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及行业培训等。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会商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陵水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4所知名高校负责人分别介绍在琼办学情况,及“十四五”期间在海南办学计划。
1.中国海洋大学
“十四五”争取实现10个学科专业招生和研究生本地化培养,主要面向海洋科学、水产等优势学科,基本建成一流的热带深海研究中心和海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2.浙江大学
针对海南急需的储备人才试点推行专题专项培养模式,大力增加面向国际教育创新岛的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等招生资源;对接国际教育创新岛发展需要开展订单式培育,将拔尖创新创造人才精准输送到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等急需领域。
3.中国传媒大学
谋划布局海南国际化办学,设立海南国际学院。在一期考文垂学院、信息传播学院、数字娱乐学院、音乐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建设基础上,二期将开办未来影像学院、智能媒体与技术学院、互联网信息学院,设立实时互动虚拟仿真与电竞、智能传播、智能影像内容制作、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
4.上海交通大学
建设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建设海南中外合作办学医院和海南全健康国际研究院,培育深海科技、全健康、医学教育、区块链等领域高端人才,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2021年6月1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2021年(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签约50个项目,协议投资金额超过150亿元。活动上,海南省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两所高校在琼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等项目,结合海南打造“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加强校地全面合作。
东南大学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将共建东南大学海南研究院,围绕智慧海洋相关专业开展研究生教育。依托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工程等优势学科,双方将积极实施中外合作办学,举办本硕博教育。此外,东南大学将加强对海南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支持海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学校国家级创新平台将与海南高校协商合作设立分支机 构。
根据协议,海南省将支持电子科技大学在琼建设电子信息领域国际化、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共建海洋电子信息领域国家级科研集群、科研机构,为国家海洋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此外,海南省人民政府支持电子科技大学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展全日制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设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及博士后工作站等。(记者_周心怡 编辑_杨冬妮 供图_视觉中国、图虫创意 设计_李阳)